「沥青路面施工规范2018」沥青路面施工规范2017
沥青路面施工规范2018
沥青路面施工规范2017
水泥稳定层验收标准水泥稳定层的配合比设计应先在试验室内进行配合比试配,以确定水泥掺量和粗细集料的比例,同时确定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以及7d无侧限抗压强度。施工可用人工、平地机和摊铺机等方法,在水泥初凝前用压路机压至设计压实度,施工完成后应对水稳层进行洒水养护。由于可被水泥稳定的土的范围相当广泛,同时水泥剂量越多,水泥稳定土混合料的强度越高,因此,水泥稳定土的强度可以在大范围内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等级道路以及不同路面结构层位(基层或底基层)对材料的强度要求;例如,水泥稳定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低可以低到小于1MPa,高可以高到10MPa以上,(7d龄期),直到水泥混凝土的强度。因此,单纯从强度而言,水泥稳定土可以适用做各种等级道路路面的基层,但是考虑不同水泥稳定土的干缩性能、湿缩性能、抗冲刷性能等因素后,对于不同等级道路的路面以及对于不同的路面结构层位,应该选用技术和经济都最合适的材料。在现行颁布《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GJ034—2000)中对水泥稳定土类路面基层提出了如下基本要求:1、水泥稳定土可适用于各种交通类别道路的基层和底基层,但水泥土不应用作高级沥青路面的基层,只能用作底基层,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上的水泥混凝土面板下,水泥土不应用作基层。2、水泥稳定土用作基层时,应控制水泥剂量不超过6%。必要时,应首先改善集料的级配,然后用水泥稳定。3、水泥稳定层的施工期最低气温应在50C以上,在有冰冻的地区,并应在第一次重冰冻—3~—50C到来之前半个月到一个月完成。4、在雨季施工,应特别注意天气变化,勿使水泥和混合料遭受雨。混合料配合比组成设计方法:1、制备同一种土样,应做5个以上不同水泥剂量的水泥稳定混合料。2、确定各种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至少应做三个不同水泥剂量混合料的击实试验,,即最小剂量,中间剂量和最大剂量。3、按工地预定达到的压实度,分别计算不同水泥剂量的试件应有的干密度。4、按最佳含水量和计算得的干密度制备试件进行强度试验时,作为平行试验的试件数量应符合细粒土6个,中粒土9个,粗粒土13个的规定,如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大于规定的值,则应重新做试验,并找出原因,加以解决。 5、试件在规定温度下保温养生6d,,浸水1d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并计算抗压强度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和偏差系数。试件养生规定的温度:冰冻地区20±2℃,非冰冻地区25±2℃。 6、不同交通类别的道路上,水泥稳定土的7浸水抗压强度应符合下类规定: 水泥稳定土的强度标准表层位公路等级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一级和高速公路基层(MPa)2.5~3.03.0~5.0底基层(MPa)1.5~2.01.5~2.57、根据上表的强度标准,选定合适的水泥剂量。此剂量试件室内试验结果的平均抗压强度(R) 应符合以下公式的要求: R ≥Rd / ( 1 -Za Cv)、式中:Rd ——设计抗压强度;Cv——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以小数计)Za——标准正态分布表中随保证率(或置信度a)而变的系数: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取保证率95% ,此时Za =1.645;一般公路应取保证率90%,即Za=1.282。8、工地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应比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多0.5% ~ 1.0%。 影响水泥稳定层混合料强度的关键因素:1、养生温度的影响养生温度对水泥稳定土的强度有很明显的影响,养生温度越高,水泥稳定土的强度就越高。2、延迟时间的影响3、所谓延迟时间是指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时间,延迟时间对水泥稳定土混合料的强度和所能达到的干密度有明显影响,延迟时间越长,混合料强度和干密度的损失就越大。
一、程序要求 1、要进行水泥稳定层施工的合同段,必须办理工程转序手续。 ①要进行水泥稳定层施工的地段,施工单位要先行恢复中线,要对线路纵坡、横坡再进行一次测量,确认无误后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②要进行水泥稳定层施工的单位,必须办理工程转序手续,要附上所施工段落以前的各层施工报验单和质监站出具的相应各层的压实度合格报告、排水管道闭水试验合格报告。 对1-①、②各种手续齐备,由驻地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行水泥稳定层的施工。 2、请施工单位提前12小时通知甲方、监理,填报“水稳层施工申请”表。 二、作业要求 1、水泥稳定集料的选择,必须经击实试验确定,无击实试验的水泥稳定集料不得用于水泥剂量试验。一经选中,水泥稳定集料在拌合前和摊铺时要人工捡除大于40mm 的粗骨料,防止离析现象产生,粗细集料窝必须清除。 水泥稳定土中的抗压碎能力要符合《公路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2.2.1.4条的要求。 2、水泥稳定层的水泥用量除了参照由设计提供的数据外,必须通过试验确定,工地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应比试验室确定的剂量大0.5%~1.0%。使用的水泥最好放于水泥棚中,如露天堆放要将水泥置于垫木之上,上盖防雨布,防止水泥受潮变质,用于水泥稳定层的水泥品种有较大的选择余地,无论使用哪种硅酸盐水泥宜采用标号为325#为好(亦可用425#替代)。 3、拌合水泥稳定土严禁路拌法施工,要用强制式搅拌机集中拌和均匀再运至现场使用,对要使用的水泥稳定料要提前12小时洒水闷料,洒水要均匀,摊铺前一天如遇雨天可免去洒水闷料工艺。 4、摊铺水泥稳定层料,禁止夜间施工,对横向缝辗压后要切齐,无论纵、横向工作缝,严禁斜坡搭接。水稳层施工应避免纵向接缝,在必须分两幅施工时,纵缝必须垂直相接,不应斜接;横向接缝应在已碾压完成的水泥稳定层末端,沿稳定层用尖镐挖一条横贯全路幅的宽约30cm 的槽,直到下承层顶面。此槽应与路的中心线垂直,且靠稳定层的一面应切成垂直面,次层铺新料时,横缝位置应用压路机调头垂直中线碾压或用打夯机进行打夯。 5、要严格控制松铺厚,摊铺时必须插竿挂线,从严控制平整度和厚度,要根据使用的压路机类型控制每层的压实厚度,根据《公路路面施工技术规范》2.1.9(7)条要求进行。此次的水泥稳定层压实厚均为20cm ,施工可以一次性压实施工,严禁用薄层贴补法找平,碾压过程中,如有“弹 1簧、松散”现象,应及时翻开重新拌和(加适量水泥)或用其他方法处理,使其达到质量要求。 6、要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或正在辗压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在完成辗压工作的路段上严禁一切车辆驶入。 7、压路机在进行辗压时,必须重叠1/2轮宽,不能图快,任意提高压路机时速,头两遍以1.5~1.7Km/h为宜,以后最快速度不得超过2.2Km/h,碾压时直线段,由两侧路肩向路中心碾压,平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碾压。 参考资料 中华文本库:http://www.chinadmd.com/file/cat363iourwsrvpwvcvczosa_3.html
水稳层的配合比百分之六的水坭一立方水稳砼要多少公斤水泥

水泥稳定层的配合比设计应先在试验室内进行配合比试配,以确定水泥掺量和粗细集料的比例,同时确定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以及7d无侧限抗压强度。施工可用人工、平地机和摊铺机等方法,在水泥初凝前用压路机压至设计压实度,施工完成后应对水稳层进行洒水养护。由于可被水泥稳定的土的范围相当广泛,同时水泥剂量越多,水泥稳定土混合料的强度越高,因此,水泥稳定土的强度可以在大范围内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等级道路以及不同路面结构层位(基层或底基层)对材料的强度要求;例如,水泥稳定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低可以低到小于1MPa,高可以高到10MPa以上,(7d龄期),直到水泥混凝土的强度。因此,单纯从强度而言,水泥稳定土可以适用做各种等级道路路面的基层,但是考虑不同水泥稳定土的干缩性能、湿缩性能、抗冲刷性能等因素后,对于不同等级道路的路面以及对于不同的路面结构层位,应该选用技术和经济都最合适的材料。在现行颁布《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GJ034—2000)中对水泥稳定土类路面基层提出了如下基本要求:1、水泥稳定土可适用于各种交通类别道路的基层和底基层,但水泥土不应用作高级沥青路面的基层,只能用作底基层,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上的水泥混凝土面板下,水泥土不应用作基层。2、水泥稳定土用作基层时,应控制水泥剂量不超过6%。必要时,应首先改善集料的级配,然后用水泥稳定。3、水泥稳定层的施工期最低气温应在50C以上,在有冰冻的地区,并应在第一次重冰冻—3~—50C到来之前半个月到一个月完成。4、在雨季施工,应特别注意天气变化,勿使水泥和混合料遭受雨。混合料配合比组成设计方法:1、制备同一种土样,应做5个以上不同水泥剂量的水泥稳定混合料。2、确定各种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至少应做三个不同水泥剂量混合料的击实试验,,即最小剂量,中间剂量和最大剂量。3、按工地预定达到的压实度,分别计算不同水泥剂量的试件应有的干密度。4、按最佳含水量和计算得的干密度制备试件进行强度试验时,作为平行试验的试件数量应符合细粒土6个,中粒土9个,粗粒土13个的规定,如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大于规定的值,则应重新做试验,并找出原因,加以解决。 5、试件在规定温度下保温养生6d,,浸水1d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并计算抗压强度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和偏差系数。试件养生规定的温度:冰冻地区20±2℃,非冰冻地区25±2℃。 6、不同交通类别的道路上,水泥稳定土的7浸水抗压强度应符合下类规定: 水泥稳定土的强度标准表层位公路等级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一级和高速公路基层(MPa)2.5~3.03.0~5.0底基层(MPa)1.5~2.01.5~2.57、根据上表的强度标准,选定合适的水泥剂量。此剂量试件室内试验结果的平均抗压强度(R) 应符合以下公式的要求: R ≥Rd / ( 1 -Za Cv)、式中:Rd ——设计抗压强度;Cv——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以小数计)Za——标准正态分布表中随保证率(或置信度a)而变的系数: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取保证率95% ,此时Za =1.645;一般公路应取保证率90%,即Za=1.282。8、工地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应比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多0.5% ~ 1.0%。 影响水泥稳定层混合料强度的关键因素:1、养生温度的影响养生温度对水泥稳定土的强度有很明显的影响,养生温度越高,水泥稳定土的强度就越高。2、延迟时间的影响3、所谓延迟时间是指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时间,延迟时间对水泥稳定土混合料的强度和所能达到的干密度有明显影响,延迟时间越长,混合料强度和干密度的损失就越大。
一、程序要求 1、要进行水泥稳定层施工的合同段,必须办理工程转序手续。 ①要进行水泥稳定层施工的地段,施工单位要先行恢复中线,要对线路纵坡、横坡再进行一次测量,确认无误后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②要进行水泥稳定层施工的单位,必须办理工程转序手续,要附上所施工段落以前的各层施工报验单和质监站出具的相应各层的压实度合格报告、排水管道闭水试验合格报告。 对1-①、②各种手续齐备,由驻地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行水泥稳定层的施工。 2、请施工单位提前12小时通知甲方、监理,填报“水稳层施工申请”表。 二、作业要求 1、水泥稳定集料的选择,必须经击实试验确定,无击实试验的水泥稳定集料不得用于水泥剂量试验。一经选中,水泥稳定集料在拌合前和摊铺时要人工捡除大于40mm 的粗骨料,防止离析现象产生,粗细集料窝必须清除。 水泥稳定土中的抗压碎能力要符合《公路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2.2.1.4条的要求。 2、水泥稳定层的水泥用量除了参照由设计提供的数据外,必须通过试验确定,工地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应比试验室确定的剂量大0.5%~1.0%。使用的水泥最好放于水泥棚中,如露天堆放要将水泥置于垫木之上,上盖防雨布,防止水泥受潮变质,用于水泥稳定层的水泥品种有较大的选择余地,无论使用哪种硅酸盐水泥宜采用标号为325#为好(亦可用425#替代)。 3、拌合水泥稳定土严禁路拌法施工,要用强制式搅拌机集中拌和均匀再运至现场使用,对要使用的水泥稳定料要提前12小时洒水闷料,洒水要均匀,摊铺前一天如遇雨天可免去洒水闷料工艺。 4、摊铺水泥稳定层料,禁止夜间施工,对横向缝辗压后要切齐,无论纵、横向工作缝,严禁斜坡搭接。水稳层施工应避免纵向接缝,在必须分两幅施工时,纵缝必须垂直相接,不应斜接;横向接缝应在已碾压完成的水泥稳定层末端,沿稳定层用尖镐挖一条横贯全路幅的宽约30cm 的槽,直到下承层顶面。此槽应与路的中心线垂直,且靠稳定层的一面应切成垂直面,次层铺新料时,横缝位置应用压路机调头垂直中线碾压或用打夯机进行打夯。 5、要严格控制松铺厚,摊铺时必须插竿挂线,从严控制平整度和厚度,要根据使用的压路机类型控制每层的压实厚度,根据《公路路面施工技术规范》2.1.9(7)条要求进行。此次的水泥稳定层压实厚均为20cm ,施工可以一次性压实施工,严禁用薄层贴补法找平,碾压过程中,如有“弹 1簧、松散”现象,应及时翻开重新拌和(加适量水泥)或用其他方法处理,使其达到质量要求。 6、要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或正在辗压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在完成辗压工作的路段上严禁一切车辆驶入。 7、压路机在进行辗压时,必须重叠1/2轮宽,不能图快,任意提高压路机时速,头两遍以1.5~1.7Km/h为宜,以后最快速度不得超过2.2Km/h,碾压时直线段,由两侧路肩向路中心碾压,平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碾压。 参考资料 中华文本库:http://www.chinadmd.com/file/cat363iourwsrvpwvcvczosa_3.html
水稳层的配合比百分之六的水坭一立方水稳砼要多少公斤水泥
一、程序要求 1、要进行水泥稳定层施工的合同段,必须办理工程转序手续。 ①要进行水泥稳定层施工的地段,施工单位要先行恢复中线,要对线路纵坡、横坡再进行一次测量,确认无误后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②要进行水泥稳定层施工的单位,必须办理工程转序手续,要附上所施工段落以前的各层施工报验单和质监站出具的相应各层的压实度合格报告、排水管道闭水试验合格报告。 对1-①、②各种手续齐备,由驻地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行水泥稳定层的施工。 2、请施工单位提前12小时通知甲方、监理,填报“水稳层施工申请”表。 二、作业要求 1、水泥稳定集料的选择,必须经击实试验确定,无击实试验的水泥稳定集料不得用于水泥剂量试验。一经选中,水泥稳定集料在拌合前和摊铺时要人工捡除大于40mm 的粗骨料,防止离析现象产生,粗细集料窝必须清除。 水泥稳定土中的抗压碎能力要符合《公路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2.2.1.4条的要求。 2、水泥稳定层的水泥用量除了参照由设计提供的数据外,必须通过试验确定,工地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应比试验室确定的剂量大0.5%~1.0%。使用的水泥最好放于水泥棚中,如露天堆放要将水泥置于垫木之上,上盖防雨布,防止水泥受潮变质,用于水泥稳定层的水泥品种有较大的选择余地,无论使用哪种硅酸盐水泥宜采用标号为325#为好(亦可用425#替代)。 3、拌合水泥稳定土严禁路拌法施工,要用强制式搅拌机集中拌和均匀再运至现场使用,对要使用的水泥稳定料要提前12小时洒水闷料,洒水要均匀,摊铺前一天如遇雨天可免去洒水闷料工艺。 4、摊铺水泥稳定层料,禁止夜间施工,对横向缝辗压后要切齐,无论纵、横向工作缝,严禁斜坡搭接。水稳层施工应避免纵向接缝,在必须分两幅施工时,纵缝必须垂直相接,不应斜接;横向接缝应在已碾压完成的水泥稳定层末端,沿稳定层用尖镐挖一条横贯全路幅的宽约30cm 的槽,直到下承层顶面。此槽应与路的中心线垂直,且靠稳定层的一面应切成垂直面,次层铺新料时,横缝位置应用压路机调头垂直中线碾压或用打夯机进行打夯。 5、要严格控制松铺厚,摊铺时必须插竿挂线,从严控制平整度和厚度,要根据使用的压路机类型控制每层的压实厚度,根据《公路路面施工技术规范》2.1.9(7)条要求进行。此次的水泥稳定层压实厚均为20cm ,施工可以一次性压实施工,严禁用薄层贴补法找平,碾压过程中,如有“弹 1簧、松散”现象,应及时翻开重新拌和(加适量水泥)或用其他方法处理,使其达到质量要求。 6、要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或正在辗压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在完成辗压工作的路段上严禁一切车辆驶入。 7、压路机在进行辗压时,必须重叠1/2轮宽,不能图快,任意提高压路机时速,头两遍以1.5~1.7Km/h为宜,以后最快速度不得超过2.2Km/h,碾压时直线段,由两侧路肩向路中心碾压,平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碾压。 参考资料 中华文本库:http://www.chinadmd.com/file/cat363iourwsrvpwvcvczosa_3.html
水稳层的配合比百分之六的水坭一立方水稳砼要多少公斤水泥

冬季沥青路面施工应采取哪些措施?沥青路面施工原则上环境温度不能低于15摄氏度,但一些特殊情况必须施工时可以再一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运输沥青料的运输车必须加上保温盖布,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温降。2、尽量缩短运输距离,可以找离开施工现场最近的沥青混凝土拌合站供料。3、可能的话增加摊铺厚度,可以延长沥青料温降时间,确保足够的压实时间。4、用大吨位的双钢轮压路机,比如戴纳派克的CC624,14吨;CC722,17吨。5、增加压路机的数量,缩短压实时间。 6、需找专业的技术指导,例如戴纳派克有从国外引进的施工软件,可以提供在特殊环境下的摊铺压实施工工艺。联系戴纳派克(中国)压实摊铺有限公司服务部就可以得到具体指导。

沥青路面施工原则上环境温度不能低于15摄氏度,但一些特殊情况必须施工时可以再一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运输沥青料的运输车必须加上保温盖布,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温降。2、尽量缩短运输距离,可以找离开施工现场最近的沥青混凝土拌合站供料。3、可能的话增加摊铺厚度,可以延长沥青料温降时间,确保足够的压实时间。4、用大吨位的双钢轮压路机,比如戴纳派克的CC624,14吨;CC722,17吨。5、增加压路机的数量,缩短压实时间。 6、需找专业的技术指导,例如戴纳派克有从国外引进的施工软件,可以提供在特殊环境下的摊铺压实施工工艺。联系戴纳派克(中国)压实摊铺有限公司服务部就可以得到具体指导。

施工企业资质标准本文内容根据住建部建市[2016]226号文、建办市〔2018〕53号文整理出调整后的资质标准内容。 内容仅供参考 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标准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一级资质标准 1、企业资产 净资产1亿元以上。 2、企业主要人员 技术负责人具有10年以上从事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经历,且具有结构专业高级职称。 编者说明:建市[2016]226号文取消了一级资质的“关于注册建造师、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持有岗位证书的现场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的指标考核。”要求 3、企业工程业绩 近5年承担过下列4类中的2类工程的施工总承包或主体工程承包,工程质量合格。 (1)地上25层以上的民用建筑工程1项或地上18-24层的民用建筑工程2项; (2)高度100米以上的构筑物工程1项或高度80-100米(不含)的构筑物工程2项; (3)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以上的建筑工程1项或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的建筑工程2项; (4)钢筋混凝土结构单跨30米以上(或钢结构单跨36米以上)的建筑工程1项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单跨27-30米(不含)(或钢结构单跨30-36米(不含))的建筑工程2项。 二级资质标准 1、企业资产 净资产4000万元以上。 2、企业主要人员 技术负责人具有8年以上从事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经历,且具有结构专业高级职称或建筑工程专业一级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 编者说明 建市[2016]226号文取消了二级资质的“关于注册建造师、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持有岗位证书的现场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的指标考核。”的要求 3、企业工程业绩 近5年承担过下列4类中的2类工程的施工总承包或主体工程承包,工程质量合格。 (1)地上12层以上的民用建筑工程1项或地上8-11层的民用建筑工程2项; (2)高度50米以上的构筑物工程1项或高度35-50米(不含)的构筑物工程2项; (3)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以上的建筑工程1项或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建筑工程2项; (4)钢筋混凝土结构单跨21米以上(或钢结构单跨24米以上)的建筑工程1项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单跨18-21米(不含)(或钢结构单跨21-24米(不含)的建筑工程2项。 三级资质标准 1、企业资产 净资产800万元以上。 2、企业主要人员 (1)建筑工程、机电工程专业注册建造师合计不少于5人,其中建筑工程专业注册建造师不少于4人。 (2)技术负责人具有5年以上从事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经历,且具有结构专业中级以上职称或建筑工程专业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建筑工程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人员不少于6人,且结构、给排水、电气等专业齐全。 (4)经考核或培训合格的中级工以上技术工人不少于30人。 (5)技术负责人(或注册建造师)主持完成过本类别资质二级以上标准要求的工程业绩不少于2项。 编者说明 根据建市[2016]226号文件规定:除各类别最低等级资质外,取消关于注册建造师、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持有岗位证书的现场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的指标考核。因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类别的最低资质是“三级”,则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资质标准保留对建造师等人员的要求。 根据建办市〔2018〕53号文件规定:取消建筑业企业最低等级资质标准中关于持有岗位证书现场管理人员的指标考核。 承包范围 一级资质 可承担下列建筑工程的施工: (1)高度200米以下的工业、民用建筑工程; (2)高度240米以下的构筑物工程。 编者说明:建市[2015]154号文取消了“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可承担单项合同额3000万元以上建筑工程的限制。” 二级资质 可承担下列建筑工程的施工: (1)高度100米以下的工业、民用建筑工程; (2)高度120米以下的构筑物工程; (3)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以下的建筑工程; (4)单跨跨度39米以下的建筑工程。 三级资质 可承担下列建筑工程的施工: (1)高度50米以下的工业、民用建筑工程; (2)高度70米以下的构筑物工程; (3)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以下的建筑工程; (4)单跨跨度27米以下的建筑工程。 注: 1.建筑工程是指各类结构形式的民用建筑工程、工业建筑工程、构筑物工程以及相配套的道路、通信、管网管线等设施工程。工程内容包括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建筑屋面、装修装饰、建筑幕墙、附建人防工程以及给水排水及供暖、通风与空调、电气、消防、防雷等配套工程。 2.建筑工程相关专业职称包括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等专业职称。 3.单项合同额3000万元以下且超出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承包工程范围的建筑工程的施工,应由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承担。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标准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一级资质标准 1、企业资产 净资产1亿元以上。 2、企业主要人员 技术负责人具有10年以上从事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经历,且具有市政工程相关专业高级职称。 说明:建市[2016]226号文取消了一级资质的“关于注册建造师、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持有岗位证书的现场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的指标考核。”要求 3、企业工程业绩 近10年承担过下列7类中的4类工程的施工,其中至少有第1类所列工程,工程质量合格。 (1)累计修建城市主干道25公里以上;或累计修建城市次干道以上道路面积150万平方米以上;或累计修建城市广场硬质铺装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 (2)累计修建城市桥梁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或累计修建单跨40米以上的城市桥梁3座; (3)累计修建直径1米以上的排水管道(含净宽1米以上方沟)工程20公里以上;或累计修建直径0.6米以上供水、中水管道工程20公里以上;或累计修建直径0.3米以上的中压燃气管道工程20公里以上;或累计修建直径0.5米以上的热力管道工程20公里以上; (4)修建8万吨/日以上的污水处理厂或10万吨/日以上的供水厂工程2项;或修建20万吨/日以上的给水泵站、10万吨/日以上的排水泵站4座; (5)修建500吨/日以上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2项; (6)累计修建断面20平方米以上的城市隧道工程3公里以上; (7)单项合同额3000万元以上的市政综合工程项目2项。 4、技术装备 具有下列3项中的2项机械设备: (1)摊铺宽度8米以上沥青混凝土摊铺设备2台; (2)100千瓦以上平地机2台; (3)直径1.2米以上顶管设备2台。 二级资质标准 1、企业资产 净资产4000万元以上。 2、企业主要人员 技术负责人具有8年以上从事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经历,且具有市政工程相关专业高级职称或市政公用工程一级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 说明 建市[2016]226号文取消了二级资质的“关于注册建造师、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持有岗位证书的现场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的指标考核。”的要求 3、企业工程业绩 近10年承担过下列7类中的4类工程的施工,其中至少有第1类所列工程,工程质量合格。 (1)累计修建城市道路10公里以上;或累计修建城市道路面积50万平方米以上; (2)累计修建城市桥梁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或修建单跨20米以上的城市桥梁2座; (3)累计修建排水管道工程10公里以上;或累计修建供水、中水管道工程10公里以上;或累计修建燃气管道工程10公里以上;或累计修建热力管道工程10公里以上; (4)修建4万吨/日以上的污水处理厂或5万吨/日以上的供水厂工程2项;或修建5万吨/日以上的给水泵站、排水泵站4座; (5)修建200吨/日以上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2项; (6)累计修建城市隧道工程1.5公里以上; (7)单项合同额2000万元以上的市政综合工程项目2项。 三级资质标准 1、企业资产 净资产1000万元以上。 2、企业主要人员 (1)市政公用工程专业注册建造师不少于5人。 (2)技术负责人具有5年以上从事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经历,且具有市政工程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或市政公用工程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市政工程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人员不少于8人。 (4)经考核或培训合格的中级工以上技术工人不少于30人。 (5)技术负责人(或注册建造师)主持完成过本类别资质二级以上标准要求的工程业绩不少于2项。 说明 根据建市[2016]226号文件规定:除各类别最低等级资质外,取消关于注册建造师、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持有岗位证书的现场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的指标考核。因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类别的最低资质是“三级”,则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资质标准保留对建造师等人员的要求。 根据建办市〔2018〕53号文件规定:取消建筑业企业最低等级资质标准中关于持有岗位证书现场管理人员的指标考核。 承包范围 一级资质 可承担各类市政公用工程的施工。 二级资质 可承担下列市政公用工程的施工: (1)各类城市道路;单跨45米以下的城市桥梁; (2)15万吨/日以下的供水工程;10万吨/日以下的污水处理工程;25万吨/日以下的给水泵站、15万吨/日以下的污水泵站、雨水泵站;各类给排水及中水管道工程; (3)中压以下燃气管道、调压站;供热面积150万平方米以下热力工程和各类热力管道工程; (4)各类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 (5)断面25平方米以下隧道工程和地下交通工程; (6)各类城市广场、地面停车场硬质铺装; (7)单项合同额4000万元以下的市政综合工程。 三级资质 可承担下列市政公用工程的施工: (1)城市道路工程(不含快速路);单跨25米以下的城市桥梁工程; (2)8万吨/日以下的给水厂;6万吨/日以下的污水处理工程;10万吨/日以下的给水泵站、10万吨/日以下的污水泵站、雨水泵站,直径1米以下供水管道;直径1.5米以下污水及中水管道; (3)2公斤/平方厘米以下中压、低压燃气管道、调压站;供热面积50万平方米以下热力工程,直径0.2米以下热力管道; (4)单项合同额2500万元以下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 (5)单项合同额2000万元以下地下交通工程(不包括轨道交通工程); (6)5000平方米以下城市广场、地面停车场硬质铺装; (7)单项合同额2500万元以下的市政综合工程。 注: 1.市政公用工程包括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燃气工程、热力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城市隧道工程(含城市规划区内的穿山过江隧道、地铁隧道、地下交通工程、地下过街通道)、公共交通工程、轨道交通工程、环境卫生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 2.市政综合工程指包括城市道路和桥梁、供水、排水、中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照明等中的任意两类以上的工程。 3.市政工程相关专业职称包括道路与桥梁、给排水、结构、机电、燃气等专业职称。 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标准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一级资质标准 1、企业资产 净资产1亿元以上。 2、企业主要人员 技术负责人具有10年以上从事铁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经历,且具有铁道工程(或桥梁工程或隧道工程)专业高级职称。 编者说明:建市[2016]226号文取消了一级资质的“关于注册建造师、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持有岗位证书的现场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的指标考核。”要求 3、企业工程业绩 近10年承担过下列5类中的3类工程的施工,其中至少有第1类所列工程,工程质量合格。 (1)累计150公里以上Ⅰ级铁路综合工程(不包括铁路电务、电气化和铺轨架梁工程); (2)2座全长1000米以上铁路隧道; (3)3座单跨32米且桥长100米以上的铁路桥梁; (4)2个单项合同额5000万元以上新建或改建站场; (5)2个单项合同额1亿元以上的总承包铁路综合工程(不包括铁路电务、电气化和铺轨架梁工程)。 二级资质标准 1、企业资产 净资产4000万元以上。 2、企业主要人员 技术负责人具有8年以上从事铁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经历,且具有铁道工程(或桥梁工程或隧道工程)专业高级职称。 编者说明 建市[2016]226号文取消了二级资质的“关于注册建造师、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持有岗位证书的现场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的指标考核。”的要求 3、企业工程业绩 近10年承担过下列5类中的3类工程的施工,其中至少有第1类所列工程,工程质量合格。 (1)累计60公里以上铁路综合工程(不包括铁路电务、电气化和铺轨架梁工程); (2)3座全长100米以上铁路隧道; (3)8座单跨24米的铁路桥梁; (4)3座中间站; (5)2个单项合同额2000万元以上的总承包铁路综合工程(不包括铁路电务、电气化和铺轨架梁工程)。 三级资质标准 1、企业资产 净资产800万元以上。 2、企业主要人员 (1)铁路工程专业一级注册建造师不少于3人。 (2)技术负责人具有5年以上从事铁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经历,且具有铁道工程(或桥梁工程或隧道工程)专业中级以上职称;铁道工程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人员不少于20人。 (4)经考核或培训合格的中级工以上技术工人不少于50人。 (5)技术负责人(或注册建造师)主持完成过本类别资质二级以上标准要求的工程业绩不少于2项。 编者说明 根据建市[2016]226号文件规定:除各类别最低等级资质外,取消关于注册建造师、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持有岗位证书的现场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的指标考核。因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类别的最低资质是“三级”,则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资质标准保留对建造师等人员的要求。 根据建办市〔2018〕53号文件规定:取消建筑业企业最低等级资质标准中关于持有岗位证书现场管理人员的指标考核。 承包范围 一级资质 可承担新建、改建30公里以下Ⅰ级铁路工程施工,以及Ⅱ、Ⅲ、Ⅳ级铁路工程施工(不包括钢板梁桥和单跨大于64米的桥梁、全长3000米以上的隧道,以及铁路电务、电气化和铺轨架梁工程专业承包资质范围内的工程)。 二级资质 可承担新建、改建15公里以下Ⅰ级铁路工程、30公里以下Ⅱ、Ⅲ、Ⅳ级铁路工程施工(不包括钢桁梁、钢板梁桥及单跨大于32米的桥梁、全长1200米以上的隧道,以及铁路电务、电气化和铺轨架梁工程专业承包资质范围内的工程)。 三级资质 可承担新建、改建15公里以下Ⅲ、Ⅳ级铁路综合工程的施工(不包括钢桁梁、钢板梁桥及单跨大于24米的桥梁、全长200米以上的隧道,以及铁路电务、电气化和铺轨架梁工程专业承包资质范围内的工程)。 注:铁道工程相关专业职称包括铁道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以及铁路线路、站场、路基、轨道等专业职称。 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标准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一级资质标准 1、企业资产 净资产1亿元以上。 2、企业主要人员 技术负责人具有15年以上从事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经历,且具有公路工程相关专业高级职称。 编者说明:建市[2016]226号文取消了一级资质的“关于注册建造师、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持有岗位证书的现场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的指标考核。”要求 3、企业工程业绩 近10年承担过下列4类中的3类工程的施工,工程质量合格。 (1)累计修建一级以上公路路基100公里以上; (2)累计修建二级以上等级公路路面(不少于2层且厚度10厘米以上沥青混凝土路面,或22厘米以上水泥混凝土路面)300万平方米以上; (3)累计修建单座桥长≥500米或单跨跨度≥100米的桥梁6座以上; (4)累计修建单座隧道长≥1000米的公路隧道2座以上,或单座隧道长≥500米的公路隧道3座以上。

本文内容根据住建部建市[2016]226号文、建办市〔2018〕53号文整理出调整后的资质标准内容。 内容仅供参考 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标准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一级资质标准 1、企业资产 净资产1亿元以上。 2、企业主要人员 技术负责人具有10年以上从事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经历,且具有结构专业高级职称。 编者说明:建市[2016]226号文取消了一级资质的“关于注册建造师、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持有岗位证书的现场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的指标考核。”要求 3、企业工程业绩 近5年承担过下列4类中的2类工程的施工总承包或主体工程承包,工程质量合格。 (1)地上25层以上的民用建筑工程1项或地上18-24层的民用建筑工程2项; (2)高度100米以上的构筑物工程1项或高度80-100米(不含)的构筑物工程2项; (3)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以上的建筑工程1项或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的建筑工程2项; (4)钢筋混凝土结构单跨30米以上(或钢结构单跨36米以上)的建筑工程1项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单跨27-30米(不含)(或钢结构单跨30-36米(不含))的建筑工程2项。 二级资质标准 1、企业资产 净资产4000万元以上。 2、企业主要人员 技术负责人具有8年以上从事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经历,且具有结构专业高级职称或建筑工程专业一级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 编者说明 建市[2016]226号文取消了二级资质的“关于注册建造师、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持有岗位证书的现场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的指标考核。”的要求 3、企业工程业绩 近5年承担过下列4类中的2类工程的施工总承包或主体工程承包,工程质量合格。 (1)地上12层以上的民用建筑工程1项或地上8-11层的民用建筑工程2项; (2)高度50米以上的构筑物工程1项或高度35-50米(不含)的构筑物工程2项; (3)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以上的建筑工程1项或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建筑工程2项; (4)钢筋混凝土结构单跨21米以上(或钢结构单跨24米以上)的建筑工程1项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单跨18-21米(不含)(或钢结构单跨21-24米(不含)的建筑工程2项。 三级资质标准 1、企业资产 净资产800万元以上。 2、企业主要人员 (1)建筑工程、机电工程专业注册建造师合计不少于5人,其中建筑工程专业注册建造师不少于4人。 (2)技术负责人具有5年以上从事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经历,且具有结构专业中级以上职称或建筑工程专业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建筑工程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人员不少于6人,且结构、给排水、电气等专业齐全。 (4)经考核或培训合格的中级工以上技术工人不少于30人。 (5)技术负责人(或注册建造师)主持完成过本类别资质二级以上标准要求的工程业绩不少于2项。 编者说明 根据建市[2016]226号文件规定:除各类别最低等级资质外,取消关于注册建造师、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持有岗位证书的现场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的指标考核。因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类别的最低资质是“三级”,则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资质标准保留对建造师等人员的要求。 根据建办市〔2018〕53号文件规定:取消建筑业企业最低等级资质标准中关于持有岗位证书现场管理人员的指标考核。 承包范围 一级资质 可承担下列建筑工程的施工: (1)高度200米以下的工业、民用建筑工程; (2)高度240米以下的构筑物工程。 编者说明:建市[2015]154号文取消了“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可承担单项合同额3000万元以上建筑工程的限制。” 二级资质 可承担下列建筑工程的施工: (1)高度100米以下的工业、民用建筑工程; (2)高度120米以下的构筑物工程; (3)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以下的建筑工程; (4)单跨跨度39米以下的建筑工程。 三级资质 可承担下列建筑工程的施工: (1)高度50米以下的工业、民用建筑工程; (2)高度70米以下的构筑物工程; (3)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以下的建筑工程; (4)单跨跨度27米以下的建筑工程。 注: 1.建筑工程是指各类结构形式的民用建筑工程、工业建筑工程、构筑物工程以及相配套的道路、通信、管网管线等设施工程。工程内容包括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建筑屋面、装修装饰、建筑幕墙、附建人防工程以及给水排水及供暖、通风与空调、电气、消防、防雷等配套工程。 2.建筑工程相关专业职称包括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等专业职称。 3.单项合同额3000万元以下且超出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承包工程范围的建筑工程的施工,应由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承担。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标准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一级资质标准 1、企业资产 净资产1亿元以上。 2、企业主要人员 技术负责人具有10年以上从事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经历,且具有市政工程相关专业高级职称。 说明:建市[2016]226号文取消了一级资质的“关于注册建造师、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持有岗位证书的现场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的指标考核。”要求 3、企业工程业绩 近10年承担过下列7类中的4类工程的施工,其中至少有第1类所列工程,工程质量合格。 (1)累计修建城市主干道25公里以上;或累计修建城市次干道以上道路面积150万平方米以上;或累计修建城市广场硬质铺装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 (2)累计修建城市桥梁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或累计修建单跨40米以上的城市桥梁3座; (3)累计修建直径1米以上的排水管道(含净宽1米以上方沟)工程20公里以上;或累计修建直径0.6米以上供水、中水管道工程20公里以上;或累计修建直径0.3米以上的中压燃气管道工程20公里以上;或累计修建直径0.5米以上的热力管道工程20公里以上; (4)修建8万吨/日以上的污水处理厂或10万吨/日以上的供水厂工程2项;或修建20万吨/日以上的给水泵站、10万吨/日以上的排水泵站4座; (5)修建500吨/日以上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2项; (6)累计修建断面20平方米以上的城市隧道工程3公里以上; (7)单项合同额3000万元以上的市政综合工程项目2项。 4、技术装备 具有下列3项中的2项机械设备: (1)摊铺宽度8米以上沥青混凝土摊铺设备2台; (2)100千瓦以上平地机2台; (3)直径1.2米以上顶管设备2台。 二级资质标准 1、企业资产 净资产4000万元以上。 2、企业主要人员 技术负责人具有8年以上从事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经历,且具有市政工程相关专业高级职称或市政公用工程一级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 说明 建市[2016]226号文取消了二级资质的“关于注册建造师、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持有岗位证书的现场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的指标考核。”的要求 3、企业工程业绩 近10年承担过下列7类中的4类工程的施工,其中至少有第1类所列工程,工程质量合格。 (1)累计修建城市道路10公里以上;或累计修建城市道路面积50万平方米以上; (2)累计修建城市桥梁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或修建单跨20米以上的城市桥梁2座; (3)累计修建排水管道工程10公里以上;或累计修建供水、中水管道工程10公里以上;或累计修建燃气管道工程10公里以上;或累计修建热力管道工程10公里以上; (4)修建4万吨/日以上的污水处理厂或5万吨/日以上的供水厂工程2项;或修建5万吨/日以上的给水泵站、排水泵站4座; (5)修建200吨/日以上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2项; (6)累计修建城市隧道工程1.5公里以上; (7)单项合同额2000万元以上的市政综合工程项目2项。 三级资质标准 1、企业资产 净资产1000万元以上。 2、企业主要人员 (1)市政公用工程专业注册建造师不少于5人。 (2)技术负责人具有5年以上从事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经历,且具有市政工程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或市政公用工程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市政工程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人员不少于8人。 (4)经考核或培训合格的中级工以上技术工人不少于30人。 (5)技术负责人(或注册建造师)主持完成过本类别资质二级以上标准要求的工程业绩不少于2项。 说明 根据建市[2016]226号文件规定:除各类别最低等级资质外,取消关于注册建造师、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持有岗位证书的现场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的指标考核。因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类别的最低资质是“三级”,则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资质标准保留对建造师等人员的要求。 根据建办市〔2018〕53号文件规定:取消建筑业企业最低等级资质标准中关于持有岗位证书现场管理人员的指标考核。 承包范围 一级资质 可承担各类市政公用工程的施工。 二级资质 可承担下列市政公用工程的施工: (1)各类城市道路;单跨45米以下的城市桥梁; (2)15万吨/日以下的供水工程;10万吨/日以下的污水处理工程;25万吨/日以下的给水泵站、15万吨/日以下的污水泵站、雨水泵站;各类给排水及中水管道工程; (3)中压以下燃气管道、调压站;供热面积150万平方米以下热力工程和各类热力管道工程; (4)各类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 (5)断面25平方米以下隧道工程和地下交通工程; (6)各类城市广场、地面停车场硬质铺装; (7)单项合同额4000万元以下的市政综合工程。 三级资质 可承担下列市政公用工程的施工: (1)城市道路工程(不含快速路);单跨25米以下的城市桥梁工程; (2)8万吨/日以下的给水厂;6万吨/日以下的污水处理工程;10万吨/日以下的给水泵站、10万吨/日以下的污水泵站、雨水泵站,直径1米以下供水管道;直径1.5米以下污水及中水管道; (3)2公斤/平方厘米以下中压、低压燃气管道、调压站;供热面积50万平方米以下热力工程,直径0.2米以下热力管道; (4)单项合同额2500万元以下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 (5)单项合同额2000万元以下地下交通工程(不包括轨道交通工程); (6)5000平方米以下城市广场、地面停车场硬质铺装; (7)单项合同额2500万元以下的市政综合工程。 注: 1.市政公用工程包括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燃气工程、热力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城市隧道工程(含城市规划区内的穿山过江隧道、地铁隧道、地下交通工程、地下过街通道)、公共交通工程、轨道交通工程、环境卫生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 2.市政综合工程指包括城市道路和桥梁、供水、排水、中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照明等中的任意两类以上的工程。 3.市政工程相关专业职称包括道路与桥梁、给排水、结构、机电、燃气等专业职称。 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标准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一级资质标准 1、企业资产 净资产1亿元以上。 2、企业主要人员 技术负责人具有10年以上从事铁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经历,且具有铁道工程(或桥梁工程或隧道工程)专业高级职称。 编者说明:建市[2016]226号文取消了一级资质的“关于注册建造师、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持有岗位证书的现场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的指标考核。”要求 3、企业工程业绩 近10年承担过下列5类中的3类工程的施工,其中至少有第1类所列工程,工程质量合格。 (1)累计150公里以上Ⅰ级铁路综合工程(不包括铁路电务、电气化和铺轨架梁工程); (2)2座全长1000米以上铁路隧道; (3)3座单跨32米且桥长100米以上的铁路桥梁; (4)2个单项合同额5000万元以上新建或改建站场; (5)2个单项合同额1亿元以上的总承包铁路综合工程(不包括铁路电务、电气化和铺轨架梁工程)。 二级资质标准 1、企业资产 净资产4000万元以上。 2、企业主要人员 技术负责人具有8年以上从事铁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经历,且具有铁道工程(或桥梁工程或隧道工程)专业高级职称。 编者说明 建市[2016]226号文取消了二级资质的“关于注册建造师、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持有岗位证书的现场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的指标考核。”的要求 3、企业工程业绩 近10年承担过下列5类中的3类工程的施工,其中至少有第1类所列工程,工程质量合格。 (1)累计60公里以上铁路综合工程(不包括铁路电务、电气化和铺轨架梁工程); (2)3座全长100米以上铁路隧道; (3)8座单跨24米的铁路桥梁; (4)3座中间站; (5)2个单项合同额2000万元以上的总承包铁路综合工程(不包括铁路电务、电气化和铺轨架梁工程)。 三级资质标准 1、企业资产 净资产800万元以上。 2、企业主要人员 (1)铁路工程专业一级注册建造师不少于3人。 (2)技术负责人具有5年以上从事铁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经历,且具有铁道工程(或桥梁工程或隧道工程)专业中级以上职称;铁道工程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人员不少于20人。 (4)经考核或培训合格的中级工以上技术工人不少于50人。 (5)技术负责人(或注册建造师)主持完成过本类别资质二级以上标准要求的工程业绩不少于2项。 编者说明 根据建市[2016]226号文件规定:除各类别最低等级资质外,取消关于注册建造师、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持有岗位证书的现场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的指标考核。因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类别的最低资质是“三级”,则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资质标准保留对建造师等人员的要求。 根据建办市〔2018〕53号文件规定:取消建筑业企业最低等级资质标准中关于持有岗位证书现场管理人员的指标考核。 承包范围 一级资质 可承担新建、改建30公里以下Ⅰ级铁路工程施工,以及Ⅱ、Ⅲ、Ⅳ级铁路工程施工(不包括钢板梁桥和单跨大于64米的桥梁、全长3000米以上的隧道,以及铁路电务、电气化和铺轨架梁工程专业承包资质范围内的工程)。 二级资质 可承担新建、改建15公里以下Ⅰ级铁路工程、30公里以下Ⅱ、Ⅲ、Ⅳ级铁路工程施工(不包括钢桁梁、钢板梁桥及单跨大于32米的桥梁、全长1200米以上的隧道,以及铁路电务、电气化和铺轨架梁工程专业承包资质范围内的工程)。 三级资质 可承担新建、改建15公里以下Ⅲ、Ⅳ级铁路综合工程的施工(不包括钢桁梁、钢板梁桥及单跨大于24米的桥梁、全长200米以上的隧道,以及铁路电务、电气化和铺轨架梁工程专业承包资质范围内的工程)。 注:铁道工程相关专业职称包括铁道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以及铁路线路、站场、路基、轨道等专业职称。 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标准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一级资质标准 1、企业资产 净资产1亿元以上。 2、企业主要人员 技术负责人具有15年以上从事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经历,且具有公路工程相关专业高级职称。 编者说明:建市[2016]226号文取消了一级资质的“关于注册建造师、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持有岗位证书的现场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的指标考核。”要求 3、企业工程业绩 近10年承担过下列4类中的3类工程的施工,工程质量合格。 (1)累计修建一级以上公路路基100公里以上; (2)累计修建二级以上等级公路路面(不少于2层且厚度10厘米以上沥青混凝土路面,或22厘米以上水泥混凝土路面)300万平方米以上; (3)累计修建单座桥长≥500米或单跨跨度≥100米的桥梁6座以上; (4)累计修建单座隧道长≥1000米的公路隧道2座以上,或单座隧道长≥500米的公路隧道3座以上。

公路工程的可靠性包括什么《公路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JTG 2120—2020,以下简称《标准》),作为公路工程行业标准,自2020年8月1日起施行。为便于理解《标准》的主要内容,切实做好贯彻实施工作,现将《标准》制订情况解读如下: 一、背景情况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国际上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理论趋于成熟,基于可靠性的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已成为工程结构设计的主流方法,欧盟EUROCODE规范、美国AASHTO规范等相继发布了结构可靠性设计规范;在国内,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2008)在设计理念、概念体系、设计方法等方面作了较大改进,之后国内建筑、铁路、港口工程的可靠性设计标准相继发布;在公路工程使用的公路桥隧和路面设计规范新一轮修订中,基本采用了以可靠性理论为基础的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为了进一步统一公路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的原则、方法和要求,交通运输部组织完成了《标准》的制订工作。二、《标准》的定位与作用《标准》隶属于公路工程标准体系通用板块的基础模块,定位于强制性行业标准,主要解决公路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的基础理论、实用方法和技术等共性问题,是制修订其他公路工程结构设计规范的基础。《标准》将进一步促进可靠性理论在公路行业内的推广应用,使公路工程结构的设计理论更加完善,更好地指导桥隧、路面和地基等行业标准的编制,提升我国公路工程结构设计规范的科学水平;促进行业对于可靠性管理、可靠性设计、设计使用年限、耐久性等认知的再提升,有利于延长公路工程的使用寿命,提升公路工程对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的保障服务作用。三、《标准》的内容和特点《标准》注重落实高质量发展理念,对标国内国际先进理论与方法,吸纳了交通运输行业公路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工程建设经验,开展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与试验验证。《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一)规定了公路主体结构的设计原则。《标准》规定了桥隧、地基、基础等主体结构的设计原则。在设计准则上,考虑安全性、耐久性和适用性三类功能的极限状态。在数学-力学模型上,采用概率统计、确定材料性能和作用特性,基于构件的破坏机理、形成功能函数的极限状态表达式,即采用基于概率的构件极限状态。(二)提出了可靠性设计的实用方法。将功能函数的极限状态方程简化为多项系数表达式,由目标可靠指标转化为分项系数、直观反映可靠性水平。一是明确可靠性设计的基础理论,规定了根据目标可靠指标经校准后、确定分项系数的方法。二是构建实用设计方法的完整框架,增加了地震设计状况、区别于其他偶然状况、体现地震作用的数据统计特性;规定了适用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分项系数表达式。三是完善可靠性设计的细节要求,以“作用组合”取代“作用效应组合”、符合公路工程中部分结构非线性效应突出的客观情况;作用按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偶然作用和地震作用分类,作用代表值考虑了桥涵、隧道、路面等专业特点、按不同分位值确定。(三)搭建了协调统一的技术指标体系。桥隧结构和路面的安全等级和目标可靠指标考虑技术等级与破坏后果等因素,设计使用年限按可更换构件和永久主体结构考虑,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一致。参照《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第一册 土建部分》JTG 3370.1-2018,材料性能按不同的概率分布分位值取用。(四)增加了保障设计预期的管理要求。结构达到规定的可靠度水平是有条件的,结构可靠度是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条件下结构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标准》结合公路行业多年来的实践经验,从勘察设计、施工、使用全过程对可靠性管理提出了原则性的要求,以保证结构具有设计的可靠性。四、实施注意事项(一)与相关规范配套使用。《标准》使用过程中应与有关公路工程设计规范,如《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第一册 土建部分》等配套使用。(二)精心组织宣贯培训。《标准》在公路工程的规范编制、使用性能检测、技术状况评估中广泛使用,各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管养单位和科研院所等要结合工作实际,切实有效地做好宣贯培训,让技术人员准确理解《标准》,合理使用《标准》,为交通基础设施质量的不断提升打下良好技术基础。 (三)注重数据积累和理论升级。在《标准》执行中,需进一步加强对公路实际工程统计资料的分析。此外,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在目标设定和性能评定上都是以与失效概率一一对应的可靠指标予以量化的,对结构性能提出全面、清晰的要求和量化指标,是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升级发展的方向,建议对基础理论和设计施工管养的一体化技术措施进行研究,为我国规范体系的系统升级奠定基础。
《标准》注重落实高质量发展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规定了公路主体结构的设计原则。《标准》规定了桥隧、地基、基础等主体结构的设计原则。在设计准则上,考虑安全性、耐久性和适用性三类功能的极限状态。在数学-力学模型上,采用概率统计、确定材料性能和作用特性,基于构件的破坏机理、形成功能函数的极限状态表达式,即采用基于概率的构件极限状态。 (二)提出了可靠性设计的实用方法。将功能函数的极限状态方程简化为多项系数表达式,由目标可靠指标转化为分项系数、直观反映可靠性水平。一是明确可靠性设计的基础理论,规定了根据目标可靠指标经校准后、确定分项系数的方法。二是构建实用设计方法的完整框架,增加了地震设计状况、区别于其他偶然状况、体现地震作用的数据统计特性;规定了适用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分项系数表达式。三是完善可靠性设计的细节要求,以“作用组合”取代“作用效应组合”、符合公路工程中部分结构非线性效应突出的客观情况;

《公路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JTG 2120—2020,以下简称《标准》),作为公路工程行业标准,自2020年8月1日起施行。为便于理解《标准》的主要内容,切实做好贯彻实施工作,现将《标准》制订情况解读如下: 一、背景情况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国际上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理论趋于成熟,基于可靠性的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已成为工程结构设计的主流方法,欧盟EUROCODE规范、美国AASHTO规范等相继发布了结构可靠性设计规范;在国内,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2008)在设计理念、概念体系、设计方法等方面作了较大改进,之后国内建筑、铁路、港口工程的可靠性设计标准相继发布;在公路工程使用的公路桥隧和路面设计规范新一轮修订中,基本采用了以可靠性理论为基础的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为了进一步统一公路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的原则、方法和要求,交通运输部组织完成了《标准》的制订工作。二、《标准》的定位与作用《标准》隶属于公路工程标准体系通用板块的基础模块,定位于强制性行业标准,主要解决公路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的基础理论、实用方法和技术等共性问题,是制修订其他公路工程结构设计规范的基础。《标准》将进一步促进可靠性理论在公路行业内的推广应用,使公路工程结构的设计理论更加完善,更好地指导桥隧、路面和地基等行业标准的编制,提升我国公路工程结构设计规范的科学水平;促进行业对于可靠性管理、可靠性设计、设计使用年限、耐久性等认知的再提升,有利于延长公路工程的使用寿命,提升公路工程对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的保障服务作用。三、《标准》的内容和特点《标准》注重落实高质量发展理念,对标国内国际先进理论与方法,吸纳了交通运输行业公路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工程建设经验,开展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与试验验证。《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一)规定了公路主体结构的设计原则。《标准》规定了桥隧、地基、基础等主体结构的设计原则。在设计准则上,考虑安全性、耐久性和适用性三类功能的极限状态。在数学-力学模型上,采用概率统计、确定材料性能和作用特性,基于构件的破坏机理、形成功能函数的极限状态表达式,即采用基于概率的构件极限状态。(二)提出了可靠性设计的实用方法。将功能函数的极限状态方程简化为多项系数表达式,由目标可靠指标转化为分项系数、直观反映可靠性水平。一是明确可靠性设计的基础理论,规定了根据目标可靠指标经校准后、确定分项系数的方法。二是构建实用设计方法的完整框架,增加了地震设计状况、区别于其他偶然状况、体现地震作用的数据统计特性;规定了适用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分项系数表达式。三是完善可靠性设计的细节要求,以“作用组合”取代“作用效应组合”、符合公路工程中部分结构非线性效应突出的客观情况;作用按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偶然作用和地震作用分类,作用代表值考虑了桥涵、隧道、路面等专业特点、按不同分位值确定。(三)搭建了协调统一的技术指标体系。桥隧结构和路面的安全等级和目标可靠指标考虑技术等级与破坏后果等因素,设计使用年限按可更换构件和永久主体结构考虑,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一致。参照《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第一册 土建部分》JTG 3370.1-2018,材料性能按不同的概率分布分位值取用。(四)增加了保障设计预期的管理要求。结构达到规定的可靠度水平是有条件的,结构可靠度是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条件下结构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标准》结合公路行业多年来的实践经验,从勘察设计、施工、使用全过程对可靠性管理提出了原则性的要求,以保证结构具有设计的可靠性。四、实施注意事项(一)与相关规范配套使用。《标准》使用过程中应与有关公路工程设计规范,如《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第一册 土建部分》等配套使用。(二)精心组织宣贯培训。《标准》在公路工程的规范编制、使用性能检测、技术状况评估中广泛使用,各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管养单位和科研院所等要结合工作实际,切实有效地做好宣贯培训,让技术人员准确理解《标准》,合理使用《标准》,为交通基础设施质量的不断提升打下良好技术基础。 (三)注重数据积累和理论升级。在《标准》执行中,需进一步加强对公路实际工程统计资料的分析。此外,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在目标设定和性能评定上都是以与失效概率一一对应的可靠指标予以量化的,对结构性能提出全面、清晰的要求和量化指标,是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升级发展的方向,建议对基础理论和设计施工管养的一体化技术措施进行研究,为我国规范体系的系统升级奠定基础。
《标准》注重落实高质量发展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规定了公路主体结构的设计原则。《标准》规定了桥隧、地基、基础等主体结构的设计原则。在设计准则上,考虑安全性、耐久性和适用性三类功能的极限状态。在数学-力学模型上,采用概率统计、确定材料性能和作用特性,基于构件的破坏机理、形成功能函数的极限状态表达式,即采用基于概率的构件极限状态。 (二)提出了可靠性设计的实用方法。将功能函数的极限状态方程简化为多项系数表达式,由目标可靠指标转化为分项系数、直观反映可靠性水平。一是明确可靠性设计的基础理论,规定了根据目标可靠指标经校准后、确定分项系数的方法。二是构建实用设计方法的完整框架,增加了地震设计状况、区别于其他偶然状况、体现地震作用的数据统计特性;规定了适用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分项系数表达式。三是完善可靠性设计的细节要求,以“作用组合”取代“作用效应组合”、符合公路工程中部分结构非线性效应突出的客观情况;
《标准》注重落实高质量发展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规定了公路主体结构的设计原则。《标准》规定了桥隧、地基、基础等主体结构的设计原则。在设计准则上,考虑安全性、耐久性和适用性三类功能的极限状态。在数学-力学模型上,采用概率统计、确定材料性能和作用特性,基于构件的破坏机理、形成功能函数的极限状态表达式,即采用基于概率的构件极限状态。 (二)提出了可靠性设计的实用方法。将功能函数的极限状态方程简化为多项系数表达式,由目标可靠指标转化为分项系数、直观反映可靠性水平。一是明确可靠性设计的基础理论,规定了根据目标可靠指标经校准后、确定分项系数的方法。二是构建实用设计方法的完整框架,增加了地震设计状况、区别于其他偶然状况、体现地震作用的数据统计特性;规定了适用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分项系数表达式。三是完善可靠性设计的细节要求,以“作用组合”取代“作用效应组合”、符合公路工程中部分结构非线性效应突出的客观情况;

公路工程规范有哪些?这个有挺多的,下面具体介绍一下: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D62-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E60-2008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 F30-2003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D50-2004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拓展资料:公路工程(highway engineering),指公路构造物的勘察、测量、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等工作。 公路工程构造物包括: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排水系统、安全防护设施、绿化和交通监控设施,以及施工、养护和监控使用的房屋、车间和其他服务性设施。参考资料:公路工程百度百科
在确定公路技术等级的诸多考虑因素中,由于交通量是唯一可以明确量化的指标,各地往往都以交通量作为技术等级选用的决定性要素,造成路网等级结构不合理,功能与需要脱节。“新标准”打破了传统观念,明确公路功能作为确定技术等级和主要技术指标的主要依据。要求在公路建设时,首先要根据项目的地区特点、交通特性、路网结构,分析拟建项目在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公路功能及类别。然后以功能为主,结合交通量、地形条件选用技术等级;再以技术等级为主,结合地形条件选用设计速度,并由设计速度控制路线平纵设计;最后,根据公路功能、等级、设计速度,结合交通量、地形条件、通行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选用车道数、横断面各组成部分的尺寸、各类构造物的技术指标或参数、各类设施的配置水平等。这项调整将对路网结构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大型化是载重车辆发展的方向之一,依据《公路设计车型与车辆折算系数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新标准”细化了设计车辆类型,增加了设计车辆总体尺寸。在“03版标准”的基础上,新增大型客车、铰接客车两种车型,车辆类型由三类调增至五类;最大总长铰接列车为18.1米,较“03版标准”增长4.1米,最大总宽由2.5米增至2.55米。公路设计交通量是基于服务水平的基础确定的。“新标准”采用v/C值来衡量拥挤程度,并作为评价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同时采用限速值与自由流速度之差作为次要评价指标。修订后,服务水平由原四级调整为六级,主要变化为:将原二级划分为两个等级,即现二级与三级服务水平;将原四级服务水平上半段和下半段分为两级,即现五级与六级服务水平。运行速度综合考虑了驾驶行为、心理、视觉需求、汽车性能特征、线形几何要素,显著提升路线协调性、一致性和安全性,在欧美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我国经过十余年的持续研究和实践应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因此,本次修订明确了路线设计应采用运行速度检验的规定。本次修订主要按照功能主导原则调整横断面的主要指标值。“新标准”规定:8车道及以上高速公路(含一级公路),在内侧一、二车道主要通行小型车辆时,其车道宽度可采用3.5米。对于以通行中、小型客运车辆为主的公路(如机场公路等)可论证采用3.5米的车道宽度。“新标准”不再规定中央分隔带宽度推荐值,调整为“根据公路项目中央分隔带功能确定”。路面设计轴载标准关系到建设成本、运营养护和路面使用寿命等重大问题,同时也关系到汽车工业发展方向,因此该标准的任何调整和变化都十分敏感。从各省调研情况看,部分项目或路段有重载交通的需求,因此,本次修订在综合考虑原有标准的延续性、现行汽车荷载标准、工程建设和路网运营的基础上,补充增加“对于重载交通路段,可采用分向、分道根据实际的轴载谱进行路面结构设计”的导向性规定,给重载路段轴载标准的确定,留出可灵活选择的空间。在逐步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政策后,部分重载车辆为降低运输成本转向二级公路。另外,由于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四级公路和有些乡村道路作为进村的唯一通道,也有较重的车辆通行。隧道建筑限界是关系到行车安全的重要技术要素。本次修订的支撑研究课题“公路隧道建筑限界指标研究”专门展开研究后提出:将时速100公里所对应的左侧侧向宽度由原标准的0.5米调整为0.75米;四车道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上的短隧道,城市出入口公路的中、短隧道,经技术经济论证后可与路基同宽。如今,全社会越来越关注桥涵的安全和耐久,2008年,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2008)》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颁布,明确规定了各类工程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作为耐久性的总体性指标,设计使用年限是桥涵、隧道的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合理使用年限”的具体化。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逐步进入改扩建的新阶段,根据标准修订课题“高速公路改扩建技术研究”以及部新近下发的《关于西部沙漠戈壁和草原地区高速公路建设执行技术标准的若干意见》,本次修订按照“保证安全、功能主导、适度灵活,合理利用”的总原则。首次系统地针对公路桥涵、隧道和路基路面改扩建作出了原则规定,以保证行车安全和结构安全为底线,以使用功能和重要性为主导,适度灵活地降低原有工程利用时的标准要求,合理利用原有工程,实现改扩建工程效果与经济性的合理平衡。本次修订,首次提出特殊地区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和指标的概念,并规定:第一,特殊地区是指戈壁、沙漠、草原和交通末端的小交通量地区,小交通量是指年平均日交通量为1.5万辆以下。第二,特殊地区分离式断面的高速公路“可采用分期分幅修建,先期建成的一幅按双向交通通车时,应按二级公路通车条件进行管理”。第三,西部沙漠、戈壁、草原地区的高速公路分离式断面路段利用现有二级公路改建为一幅时,其设计洪水频率可维持原标准不变,设计时速不应大于80公里,并应设置完善的标志、港湾式紧急停车带等安全设施。第四,“沙漠、戈壁、草原地区硬路肩路面可分期修建”。第五,硬路肩宽度可论证采用“最小值”。第六,提出沿线城镇分布稀疏,水、电等供给困难的高速公路,服务区间距可适当增大。第七,小交通量高速公路的监控设施,可以采用分段监控的模式,实施全线重点监控、动态信息发布和交通诱导。本次修订取消了原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的等级划分,以公路的功能分类、技术等级和交通量为基础,三大设施各自建立相对独立的规模配置体系;按照公路功能类别提出了安全设施的配置标准,提高了低等级公路的安全保障水平;对服务设施提出了按功能需要配置的规定。总体上提高公路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对管理设施提出了与公路功能相适应配置规定,对监控设施根据公路功能划分为四个等级并明确了适用范围,对高速公路根据需求分为全程监控和分段监控两种模式。扩展资料经过将近4年的努力,《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简称“新标准”)已于2014年9月30日正式签发,并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现行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简称“03版标准”)自2004年3月1日施行以来,适应了当时和其后一个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公路建设的需要,对指导全国公路工程建设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参考资料:公路工程技术标准_百度百科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 50010-2010《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 5768.2-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 5768.3-2009《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5224-2014《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T 5223-2014《公路桥梁伸缩装置通用技术条件》JT/T 327-2016《公路桥梁盆式支座》JT/T 391-2019《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 4-201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JTG F80/1-2017《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 D33-201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
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D62-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E60-2008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 F30-2003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D50-2004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D62-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E60-2008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F30-2003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D50-2004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这个有挺多的,下面具体介绍一下: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D62-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E60-2008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 F30-2003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D50-2004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拓展资料:公路工程(highway engineering),指公路构造物的勘察、测量、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等工作。 公路工程构造物包括: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排水系统、安全防护设施、绿化和交通监控设施,以及施工、养护和监控使用的房屋、车间和其他服务性设施。参考资料:公路工程百度百科
在确定公路技术等级的诸多考虑因素中,由于交通量是唯一可以明确量化的指标,各地往往都以交通量作为技术等级选用的决定性要素,造成路网等级结构不合理,功能与需要脱节。“新标准”打破了传统观念,明确公路功能作为确定技术等级和主要技术指标的主要依据。要求在公路建设时,首先要根据项目的地区特点、交通特性、路网结构,分析拟建项目在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公路功能及类别。然后以功能为主,结合交通量、地形条件选用技术等级;再以技术等级为主,结合地形条件选用设计速度,并由设计速度控制路线平纵设计;最后,根据公路功能、等级、设计速度,结合交通量、地形条件、通行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选用车道数、横断面各组成部分的尺寸、各类构造物的技术指标或参数、各类设施的配置水平等。这项调整将对路网结构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大型化是载重车辆发展的方向之一,依据《公路设计车型与车辆折算系数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新标准”细化了设计车辆类型,增加了设计车辆总体尺寸。在“03版标准”的基础上,新增大型客车、铰接客车两种车型,车辆类型由三类调增至五类;最大总长铰接列车为18.1米,较“03版标准”增长4.1米,最大总宽由2.5米增至2.55米。公路设计交通量是基于服务水平的基础确定的。“新标准”采用v/C值来衡量拥挤程度,并作为评价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同时采用限速值与自由流速度之差作为次要评价指标。修订后,服务水平由原四级调整为六级,主要变化为:将原二级划分为两个等级,即现二级与三级服务水平;将原四级服务水平上半段和下半段分为两级,即现五级与六级服务水平。运行速度综合考虑了驾驶行为、心理、视觉需求、汽车性能特征、线形几何要素,显著提升路线协调性、一致性和安全性,在欧美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我国经过十余年的持续研究和实践应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因此,本次修订明确了路线设计应采用运行速度检验的规定。本次修订主要按照功能主导原则调整横断面的主要指标值。“新标准”规定:8车道及以上高速公路(含一级公路),在内侧一、二车道主要通行小型车辆时,其车道宽度可采用3.5米。对于以通行中、小型客运车辆为主的公路(如机场公路等)可论证采用3.5米的车道宽度。“新标准”不再规定中央分隔带宽度推荐值,调整为“根据公路项目中央分隔带功能确定”。路面设计轴载标准关系到建设成本、运营养护和路面使用寿命等重大问题,同时也关系到汽车工业发展方向,因此该标准的任何调整和变化都十分敏感。从各省调研情况看,部分项目或路段有重载交通的需求,因此,本次修订在综合考虑原有标准的延续性、现行汽车荷载标准、工程建设和路网运营的基础上,补充增加“对于重载交通路段,可采用分向、分道根据实际的轴载谱进行路面结构设计”的导向性规定,给重载路段轴载标准的确定,留出可灵活选择的空间。在逐步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政策后,部分重载车辆为降低运输成本转向二级公路。另外,由于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四级公路和有些乡村道路作为进村的唯一通道,也有较重的车辆通行。隧道建筑限界是关系到行车安全的重要技术要素。本次修订的支撑研究课题“公路隧道建筑限界指标研究”专门展开研究后提出:将时速100公里所对应的左侧侧向宽度由原标准的0.5米调整为0.75米;四车道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上的短隧道,城市出入口公路的中、短隧道,经技术经济论证后可与路基同宽。如今,全社会越来越关注桥涵的安全和耐久,2008年,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2008)》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颁布,明确规定了各类工程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作为耐久性的总体性指标,设计使用年限是桥涵、隧道的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合理使用年限”的具体化。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逐步进入改扩建的新阶段,根据标准修订课题“高速公路改扩建技术研究”以及部新近下发的《关于西部沙漠戈壁和草原地区高速公路建设执行技术标准的若干意见》,本次修订按照“保证安全、功能主导、适度灵活,合理利用”的总原则。首次系统地针对公路桥涵、隧道和路基路面改扩建作出了原则规定,以保证行车安全和结构安全为底线,以使用功能和重要性为主导,适度灵活地降低原有工程利用时的标准要求,合理利用原有工程,实现改扩建工程效果与经济性的合理平衡。本次修订,首次提出特殊地区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和指标的概念,并规定:第一,特殊地区是指戈壁、沙漠、草原和交通末端的小交通量地区,小交通量是指年平均日交通量为1.5万辆以下。第二,特殊地区分离式断面的高速公路“可采用分期分幅修建,先期建成的一幅按双向交通通车时,应按二级公路通车条件进行管理”。第三,西部沙漠、戈壁、草原地区的高速公路分离式断面路段利用现有二级公路改建为一幅时,其设计洪水频率可维持原标准不变,设计时速不应大于80公里,并应设置完善的标志、港湾式紧急停车带等安全设施。第四,“沙漠、戈壁、草原地区硬路肩路面可分期修建”。第五,硬路肩宽度可论证采用“最小值”。第六,提出沿线城镇分布稀疏,水、电等供给困难的高速公路,服务区间距可适当增大。第七,小交通量高速公路的监控设施,可以采用分段监控的模式,实施全线重点监控、动态信息发布和交通诱导。本次修订取消了原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的等级划分,以公路的功能分类、技术等级和交通量为基础,三大设施各自建立相对独立的规模配置体系;按照公路功能类别提出了安全设施的配置标准,提高了低等级公路的安全保障水平;对服务设施提出了按功能需要配置的规定。总体上提高公路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对管理设施提出了与公路功能相适应配置规定,对监控设施根据公路功能划分为四个等级并明确了适用范围,对高速公路根据需求分为全程监控和分段监控两种模式。扩展资料经过将近4年的努力,《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简称“新标准”)已于2014年9月30日正式签发,并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现行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简称“03版标准”)自2004年3月1日施行以来,适应了当时和其后一个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公路建设的需要,对指导全国公路工程建设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参考资料:公路工程技术标准_百度百科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 50010-2010《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 5768.2-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 5768.3-2009《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5224-2014《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T 5223-2014《公路桥梁伸缩装置通用技术条件》JT/T 327-2016《公路桥梁盆式支座》JT/T 391-2019《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 4-201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JTG F80/1-2017《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 D33-201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
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D62-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E60-2008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 F30-2003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D50-2004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D62-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E60-2008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F30-2003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D50-2004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在确定公路技术等级的诸多考虑因素中,由于交通量是唯一可以明确量化的指标,各地往往都以交通量作为技术等级选用的决定性要素,造成路网等级结构不合理,功能与需要脱节。“新标准”打破了传统观念,明确公路功能作为确定技术等级和主要技术指标的主要依据。要求在公路建设时,首先要根据项目的地区特点、交通特性、路网结构,分析拟建项目在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公路功能及类别。然后以功能为主,结合交通量、地形条件选用技术等级;再以技术等级为主,结合地形条件选用设计速度,并由设计速度控制路线平纵设计;最后,根据公路功能、等级、设计速度,结合交通量、地形条件、通行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选用车道数、横断面各组成部分的尺寸、各类构造物的技术指标或参数、各类设施的配置水平等。这项调整将对路网结构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大型化是载重车辆发展的方向之一,依据《公路设计车型与车辆折算系数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新标准”细化了设计车辆类型,增加了设计车辆总体尺寸。在“03版标准”的基础上,新增大型客车、铰接客车两种车型,车辆类型由三类调增至五类;最大总长铰接列车为18.1米,较“03版标准”增长4.1米,最大总宽由2.5米增至2.55米。公路设计交通量是基于服务水平的基础确定的。“新标准”采用v/C值来衡量拥挤程度,并作为评价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同时采用限速值与自由流速度之差作为次要评价指标。修订后,服务水平由原四级调整为六级,主要变化为:将原二级划分为两个等级,即现二级与三级服务水平;将原四级服务水平上半段和下半段分为两级,即现五级与六级服务水平。运行速度综合考虑了驾驶行为、心理、视觉需求、汽车性能特征、线形几何要素,显著提升路线协调性、一致性和安全性,在欧美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我国经过十余年的持续研究和实践应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因此,本次修订明确了路线设计应采用运行速度检验的规定。本次修订主要按照功能主导原则调整横断面的主要指标值。“新标准”规定:8车道及以上高速公路(含一级公路),在内侧一、二车道主要通行小型车辆时,其车道宽度可采用3.5米。对于以通行中、小型客运车辆为主的公路(如机场公路等)可论证采用3.5米的车道宽度。“新标准”不再规定中央分隔带宽度推荐值,调整为“根据公路项目中央分隔带功能确定”。路面设计轴载标准关系到建设成本、运营养护和路面使用寿命等重大问题,同时也关系到汽车工业发展方向,因此该标准的任何调整和变化都十分敏感。从各省调研情况看,部分项目或路段有重载交通的需求,因此,本次修订在综合考虑原有标准的延续性、现行汽车荷载标准、工程建设和路网运营的基础上,补充增加“对于重载交通路段,可采用分向、分道根据实际的轴载谱进行路面结构设计”的导向性规定,给重载路段轴载标准的确定,留出可灵活选择的空间。在逐步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政策后,部分重载车辆为降低运输成本转向二级公路。另外,由于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四级公路和有些乡村道路作为进村的唯一通道,也有较重的车辆通行。隧道建筑限界是关系到行车安全的重要技术要素。本次修订的支撑研究课题“公路隧道建筑限界指标研究”专门展开研究后提出:将时速100公里所对应的左侧侧向宽度由原标准的0.5米调整为0.75米;四车道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上的短隧道,城市出入口公路的中、短隧道,经技术经济论证后可与路基同宽。如今,全社会越来越关注桥涵的安全和耐久,2008年,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2008)》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颁布,明确规定了各类工程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作为耐久性的总体性指标,设计使用年限是桥涵、隧道的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合理使用年限”的具体化。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逐步进入改扩建的新阶段,根据标准修订课题“高速公路改扩建技术研究”以及部新近下发的《关于西部沙漠戈壁和草原地区高速公路建设执行技术标准的若干意见》,本次修订按照“保证安全、功能主导、适度灵活,合理利用”的总原则。首次系统地针对公路桥涵、隧道和路基路面改扩建作出了原则规定,以保证行车安全和结构安全为底线,以使用功能和重要性为主导,适度灵活地降低原有工程利用时的标准要求,合理利用原有工程,实现改扩建工程效果与经济性的合理平衡。本次修订,首次提出特殊地区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和指标的概念,并规定:第一,特殊地区是指戈壁、沙漠、草原和交通末端的小交通量地区,小交通量是指年平均日交通量为1.5万辆以下。第二,特殊地区分离式断面的高速公路“可采用分期分幅修建,先期建成的一幅按双向交通通车时,应按二级公路通车条件进行管理”。第三,西部沙漠、戈壁、草原地区的高速公路分离式断面路段利用现有二级公路改建为一幅时,其设计洪水频率可维持原标准不变,设计时速不应大于80公里,并应设置完善的标志、港湾式紧急停车带等安全设施。第四,“沙漠、戈壁、草原地区硬路肩路面可分期修建”。第五,硬路肩宽度可论证采用“最小值”。第六,提出沿线城镇分布稀疏,水、电等供给困难的高速公路,服务区间距可适当增大。第七,小交通量高速公路的监控设施,可以采用分段监控的模式,实施全线重点监控、动态信息发布和交通诱导。本次修订取消了原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的等级划分,以公路的功能分类、技术等级和交通量为基础,三大设施各自建立相对独立的规模配置体系;按照公路功能类别提出了安全设施的配置标准,提高了低等级公路的安全保障水平;对服务设施提出了按功能需要配置的规定。总体上提高公路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对管理设施提出了与公路功能相适应配置规定,对监控设施根据公路功能划分为四个等级并明确了适用范围,对高速公路根据需求分为全程监控和分段监控两种模式。扩展资料经过将近4年的努力,《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简称“新标准”)已于2014年9月30日正式签发,并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现行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简称“03版标准”)自2004年3月1日施行以来,适应了当时和其后一个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公路建设的需要,对指导全国公路工程建设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参考资料:公路工程技术标准_百度百科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 50010-2010《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 5768.2-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 5768.3-2009《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5224-2014《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T 5223-2014《公路桥梁伸缩装置通用技术条件》JT/T 327-2016《公路桥梁盆式支座》JT/T 391-2019《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 4-201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JTG F80/1-2017《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 D33-201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
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D62-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E60-2008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 F30-2003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D50-2004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D62-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E60-2008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F30-2003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D50-2004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